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是过时淘汰技术?辟谣:这3种情况不放支架,风险更高

前一阵子,一篇胡大一教授指出80%的支架都不用放的文章登上了热榜,关于心脏支架到底该不该放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 。在网上做心血管健康的科普也有几年了,在和网友们交流的过程中和观察日常相关文章后面的留言,关于心脏支架,目前有两种常见的极端观点——
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是过时淘汰技术?辟谣:这3种情况不放支架,风险更高
文章图片


美国心脏病学会评选的2020年度10大研究中,其中的ISCHEMIA研究就指出,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治疗(放支架)并没有降低中重度缺血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主要终点时间和次要复合终点的发生率 。也就是说,对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如果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并且能够保持良好的用药依从性和保持健康生活习惯的话,是完全可以不放支架的 。
放支架是过时的技术,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放支架?
同样是上述这个研究,但有些人却歪曲了其中的意义,认为这项研究证明了放支架根本是没有必要的事情 。但实际上,这项研究指出的是,稳定型冠心病患者,放支架的需要进行充分评估,但对于一些其他情况的冠心病患者,并不在讨论范围内,因此,如果说支架介入术是过时的技术,在欧美已经趋于淘汰的人,完全是歪曲事实,胡说八道 。
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是过时淘汰技术?辟谣:这3种情况不放支架,风险更高
文章图片


在各种类型的冠心病中,急性发作的心梗问题,也属于冠心病的范畴,当心梗急性发作时,心肌出现严重缺血,如果不及时地开通被堵塞的血管,重建血运,轻则心肌受损,引起心脏功能的受损或衰竭,重则引起心律的紊乱,导致生命危险,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梗塞的部位适合进行支架介入术,越早放支架就会越早获益,大大减少心脏受损风险,如果此时还坚持认为坚决不能放支架的话,就会贻误救治,甚至是导致死亡 。
当然需要放支架的情况,也不仅仅是急性心梗需要放,而未发生心梗的就不用放这么简单,支架放还是不放,应该是一个严格的临床风险获益比评估过程 。比如有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比如狭窄程度超过90%以上的情况,虽然同样也比较稳定,在劳累时才出现心绞痛问题,但如果评估这种狭窄造成的心肌供血严重程度较大,药物治疗干预也无法改善这种狭窄和严重供血不足情况的话,长期的严重供血不足,就有可能导致心脏功能的逐渐受损,甚至最终导致心衰的发生,这种情况下,评估通过支架手术的方式来打通严重狭窄的血管,恢复心脏血供,也是很有必要的 。
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是过时淘汰技术?辟谣:这3种情况不放支架,风险更高
文章图片


除了心血管严重狭窄的情况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未发作心梗,但却属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情况的朋友,对于这种情况的患者,一定要充分评估发生急性心梗的风险程度以及药物干预的预防效果,如果急性心梗风险程度高,而且药物干预控制效果较差的情况,经过冠脉造影检查后,综合评估如果确认需要放支架来进行风险控制,也要通过介入术来进行治疗,而即使不进行支架手术,对于血脂的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1.8以下)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服用也一定不能放松,毕竟这种情况出现心梗的风险是要远远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 。
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是过时淘汰技术?辟谣:这3种情况不放支架,风险更高
文章图片


【心脏支架|心脏支架是过时淘汰技术?辟谣:这3种情况不放支架,风险更高】通过上述分析大家应该能够明白,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术放支架,仍然是改善心脏血运,打通心脏闭塞血管或严重狭窄血管的重要手段,到底该不该放支架,不应该简单地以心血管的狭窄程度来确定,而是应该结合自身的心血管健康情况,生活调理和药物干预有效性情况,对心脏不放支架可能带来的风险,以及放支架后获得的健康获益来进行充分的评估后确定,如果获益远远大于风险,该放的时候也不必犹豫,而如果获益并不大于风险,就完全没必要过度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