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传说和来历,中元节的由来和含义

中元节的传说和来历 。中元节是我国民间最重要的祭祀节日 , 也是佛教、道教等宗教盛行的时期 。这一天 , 人们会焚香烧纸 , 放河灯 , 纪念逝去的亲人 。在这一天 , 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 , 家家户户都会打扫环境 , 清理垃圾 , 以迎接中元节的到来 。中元节的习俗有很多 , 比如吃粽子、放河灯、祭祖等等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 , 是我国传统的中元节 , 也是鬼节 。这一天 , 人们会在家中摆上供品 , 焚香烧纸 , 为逝去的亲人送行 。
一、农历七月半鬼节的由来是怎样的?怎样祭祀祖先?优质答案1:
据元代周密的<乾淳岁月记>记载 , 七月十五日道家谓之中元节 , 各有斋醮等会 。僧寺则于此日作盂兰盆斋 , 而人家亦以此日祀先 。
我国以正月十五上元 , 十月十五下元 , 七月十五为中元 , 本来就是一般性节令 。由于佛教的兴起 , 从六世纪起 , 形成了重要节日 , 俗称鬼节 。是佛教徒追荐祖先的祭日 , 求佛救度死去亡人的活动 。
这天僧寺举行水陆道场 , 诵经法会 , 放灯等宗教仪式 , 施斋众僧 。
佛教徒也都上坟祭祖 , 供佛求助 。
【中元节的传说和来历,中元节的由来和含义】清明节又称三月节 , 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物至此时 , 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这一节日和前一两日寒食节汇合 , 形成了一个综合节日 。寒食节本来是禁火日 , 因重耳悼念介子推的传说祭日相附会 , 于是又与祭奠祖先亡灵的郊游扫墓结合起来 。
形成了清明节 。

中元节的传说和来历,中元节的由来和含义

文章插图
中元节的传说和来历,中元节的由来和含义

文章插图
中元节的传说和来历,中元节的由来和含义

文章插图
优质答案2:
中元节 , 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 , 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 。“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 , 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 ,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 , 在《易经》中 , “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 , 是复生之数 。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 , 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 , 有若干农作物成熟 , 民间按例要祀祖 , 用新米等祭供 , 向祖先报告秋成 。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 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 , 而被称为“中元节” , 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 。道教有“三元说” , “天官上元赐福 , 地官中元赦罪 , 水官下元解厄 , “中元”之名由此而来 。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 。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 , 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 , 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 , 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 , 并相沿迄今 。
祭祀祖先风俗:
民间相信 , 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 , 所以需要祭祖 。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 , 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 。时逢小秋的农作物收获 , 也正好把丰收的喜悦与祖先分享 , 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中旬傍晚时分举行 。平常日子要对先人祭拜 , 一般都不动先人的牌位 。到“七月半”祭祖时 , 则要把先人的牌位一位一位请出来 , 恭恭敬敬地放到专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 , 再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插上香 , 每日晨、午、昏 , 供三次茶饭 。因各地习俗略有差异 , 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 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 。

推荐阅读